摘要:氧化铝焙烧炉尾烟气,正常运行时具有超高湿度、SO2浓度低、少量氨逃逸的特点,给冷干直抽法CEMS造成SO2检测值偏低且波动或为“0”,全程通SO2标气响应时间和示值误差不达标的问题。问题的来源在于冷凝水析出,溶解SO2;少量逃逸氨在CEMS中发生二次脱硫,且生成的铵盐能吸附SO2。通过在某氧化铝厂焙烧炉排口CEMS现场试验对比液体磷酸滴加技术体系和PreGASS除氨除湿技术体系的应用效果,最终发现PreGASS-9800除氨除湿预处理系统性能更佳。PreGASS-9800预处理系统帮助企业彻底解决了监测数据偏低、全程通标气不达标问题,满足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要求。
1前言
铝工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[1]。铝生产过程中包含的工序段有:石油焦煅烧、碳素阳极焙烧、氧化铝焙烧和电解铝,其中氧化铝焙烧过程会产生SO2、NOx和颗粒物,而且NOx占据了铝生产全过程的88%[2]。为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,2013年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《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25465-2010)等六项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,在标准中增加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,其中,氧化铝厂的焙烧炉烟气颗粒物、SO2、NOx排放浓度小时均值分别不高于10mg/m3、100mg/m3、100mg/m3。
但某氧化铝厂自从超低排放改造以后,发现CEMS的SO2监测数据经常性会发生一段时间为“0”,一段时间突然增大,甚至超过排放限值的极端情况,不仅不能为治理设施的运行提供数据参考,给相关人员和单位带来了困惑;给排污企业带来了潜在的环保违规风险[4]。特别是在2020年实施的山西地方标准《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质量控制技术规范》(DB14/T2051—2020)后,2022年4月当地环保执法检查某氧化铝企业焙烧炉点位时,发现CEMS全程通SO2标气响应时间(T90)超出国标要求的200秒,且示值误差超过±2.5%F.S.,当地生态环境局依据标准给企业发布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的决定书。
为解决上述问题,企业在对CEMS和预处理系统进行了相关调研后,选择同时在两条生产线上分别采用了不同技术原理进行了CEMS相应选型和预处理升级改造,一号生产线采用探头原位的高温固态填料除氨技术+ Nafion干燥管气态除湿技术(PreGASS-9800除氨除湿预处理系统),二号生产线采用升级滴加磷酸液体技术,根据对比试验的结果,最终发现PreGASS-9800预处理系统在实际工况应用中性能更佳。经过2个多月的应用,PreGASS-9800预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完全符合国标和地方标准的相应要求,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。确保了在线监测数据的“真、准、全”,避免了潜在的“监测数据造假”法律风险[4]。
2 问题分析
2.1主要原因-冷凝水
氢氧化铝焙烧是氧化铝生产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,焙烧的目的是在高温下把氧化铝的附着水和结晶水脱除,从而生成物理化学性质符合电解要求的氧化铝[3]。这就导致了脱除的水分一定会随着废气排出,根据CEMS排口在线数采仪显示当时工况湿度几乎满量程,约为39%(详见图1),湿度仪的最大量程为40%。炉尾排口选用了抽取式冷干法CEMS,系统除湿采用双级电子冷凝器,冷腔设置温度为2~4℃,其目的就在于去除烟气中的水分,所以在工作时冷腔内势必有冷凝水析出。对经蠕动泵排出的冷凝水进行了测试,PH大约在2~5之间,呈酸性,确定为部分SO2溶解进入冷凝水。